邹峥:从事儿科近40年,追光的人,终会光芒万丈 -九游会平台

邹峥:从事儿科近40年,追光的人,终会光芒万丈

本文tag标签:/远东妇产医院  

  邹峥

  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擅长疾病:小儿川崎病、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及过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肾炎的诊断和治疗。在儿童风湿病的疑难病例的诊断、危重病例的抢救及原发性免疫缺陷病、自身炎症性疾病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开展不完全川崎病早期诊断及规范治疗,重症及难治性川崎病的诊断治疗,重症皮肌炎的综合治疗,系统性血管炎规范诊治,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早期诊治,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多靶点治疗、规范化、个体化诊疗及长期随访,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生物制剂的精准治疗,幼年慢性关节炎的理疗、康复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

  心中有梦,眼里便有光

  医院,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避之不及的地方,但对于邹峥来说,医院却是她第二个家。由于父母是江西省儿童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她从小就这个医院摸爬滚打中长大,能够熟悉的说出病人的各种药名、治疗方式,以及病情类型。

  那时起,她便执着的想要传承父母衣钵,成为一名儿科医生,从业几十年的父母曾告诉她,儿科是医院的西伯利亚,这个行业的苦是外人无法想象的。这席话非但没有让她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她要成为一名儿科医生的想法。

  她要用属于她的温度,来让这淬炼人的苦寒之地,变成护佑幼小生命的温暖场域。

  而命运却和邹峥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高中毕业后,遇到了下乡,但这并没有磨灭她要成为一名医生的梦想,白天给孩子们上课,晚上她继续学习书本知识。

  当上天为你关上一扇门时,就会为你开一扇窗。

  命运总是眷顾这些坚持到底的人。恢复高考后,她便马上报考医学院。1979年,邹峥顺利考入江西医学院(现改名为南昌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她终于又回到了自己熟悉地方——江西省儿童医院。

  组建风湿免疫专科,担当一方责任

  真正成为一名儿科医生后,邹峥终于体会到了父母所说的“苦”。这里每一天都在上演希望与绝望、命悬一线和奋力相救、离开和坚守、无奈和悲伤……那些被疾病折磨的小患者,露出的痛苦与难受,真实的令人无法呼吸,甚至不忍直视。

  刚工作的邹峥,总是在病人面前强装淡定,背后却常常躲在家里哭。

  那时候还没有独立的风湿免疫专科,她被分在了心血管内科兼风湿免疫专业。80年代,风湿热、风湿性心脏病流行,常好发在青少年(指7-14岁)中。主要侵犯心脏和关节,反复发作可使三分之二的病儿遗留慢性心瓣膜病。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与上呼吸道a组b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有密切关系。在发病前2-3周有咽峡炎、扁桃体炎病史。但那时候缺医少药,加上风湿性心脏病前驱期出现的症状与感冒十分相似,也是咽痛,咳嗽、发热,在无形之中加大了基层医生的接诊难度,这导致很多患者误诊,而错失了好的治愈时机,甚至失去生命。

  很多患者被当做感冒治疗后,仍然反复发热,出现关节、肌肉疼痛,甚至是气促,浮肿,心力衰竭,才被转诊到儿童医院,而那时想要治愈,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除了药物介入的内科治疗,对于因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慢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则需要通过外科手术,才能恢复瓣膜功能。

  为了不让更多的患者被误诊,邹峥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研究风湿免疫疾病,大力开发宣教课程,加强基层医生的医学知识。在她的不懈努力下,2005年江西儿童医院正式建立风湿免疫专科,她也从心血管内科的一名住院医师,成长为了承担一方医学责任的风湿免疫专科主任。

  勇字当头,克敌川崎病

  川崎病,又叫做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全身性的血管炎。之所以叫川崎病,是因为1967年首次发现并进行研究这个疾病的是一位日本名叫川崎富作的医生,所以国际上就以他的名字来命名。

  川崎病多发于 5 岁以下的孩子,尤其常见于 1~3 岁的孩子。川崎病的病因不明,无法预防,症状和感冒很相似。但如果能在疾病的前期发现,冠状动脉不受累的话,儿童可以完全恢复。但常有把川崎病当作感冒来治、因而造成难以挽回后果的病例。川崎病本身不算可怕,真正的风险是它的心血管损害并发症,并发症主要影响心脏,包括冠状动脉瘤、心肌炎等等,川崎病发病逐年增多,已经超越风湿热成为小儿时期后天性心脏病的首要原因,严重影响小儿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在成人容易出现冠状动脉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或心肌缺血。早期规范诊治可明显减少儿童心血管损伤后遗症。

  在没接诊小德(化名)之前,邹峥对川崎病的认识还停留在书本上。1992年10月,一名出现了反复发烧,红疹的小病人,被转诊到她这里,让她真正认识了川崎病。

  小德在来之前,已经被耽误了半个月。

  当地医院给小德诊断的是急性呼吸道感染,荨麻疹。在打针吃药之后,小德虽然退了烧,但是开始全身起红疹,面部、胸背、胳膊,大腿……等部位出现大面积的红疹,同时还有双眼发红,口唇鲜红皲裂、杨梅舌,四肢末端脱皮等情况,当地医生也没遇到过这么疑难棘手的病人,只能转诊到江西省儿童医院。

  在查看小德发红的双眼、舌头、手脚,脖子后,发现了颈部肿大的淋巴结,邹峥当时就高度怀疑是川崎病,于是马上开了住院单,让小德住院,通过抽血化验、心脏超声心动图等相关检查,进一步证实她的诊断,小德所患的的确是川崎病,需立即输注静脉免疫球蛋白。

  幸运的是虽然小德的治疗被耽误了一些时间,但血液检查,心脏彩超、心电图……这些检查显示,小德并没有出现心脏的冠脉扩张,只要进行常规的治疗即可。

  奔赴各地,学习精进

  这次川崎病的治疗经验给邹峥产生了很大的震动,让她认识到必须要不断学习,熟练掌握更多的病种,才能帮助孩子们更好的健康生活。

  为了接触更多的疑难杂症,2010年7月,邹峥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祖国,远赴美国肯塔基州路易维尔医学院、柯萨尔儿童医院及美国德克萨斯州医学院,在风湿免疫实验室参观访问学习。

  回来之后,她很快便又启程来到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肾脏风湿免疫科,进修学习。主要研究方向是儿童风湿免疫疾病发病机制研究。几十年来,她在儿童风湿病的疑难病例的诊断、危重病例的抢救及原发性免疫缺陷病、自身炎症性疾病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这一系列的学习沉淀,为她之后参与中国儿童风湿病专家共识制定与推广,和开展小儿风湿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的课题研究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川崎病系列课题研究中,邹峥共完成省级课题六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一项。包括多项与川崎病、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有关的科研课题工作,如小儿川崎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转录因子nf-кb及端粒酶活性的研究;黄芪注射液、阿司匹林及糖皮质激素对急性川崎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转录因子nf-кb表达干预的系列研究;il-17及rankl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相关性研究。在国内首次报道糖皮质激素对川崎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转录因子nf-кb及il-17表达影响研究,为糖皮质激素治疗川崎病提供了理论基础,该项省科技厅科技攻关课题通过科技鉴定,该课题达国内领先水平。

  积极开展各项研究,做好医学传承

  从医近40年,在医学行业接诊了无数疑难杂症后,临近退休之际,她意识到必须将这些经验传承下来,才能发挥更多的作用。于是她的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培养下一代优秀医生身上,邹峥共培养了专业硕士研究生8名。

  近些年来,除了主持完成川崎病患儿外周血th17γδt细胞产生il-17的研究的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还开展了大量的儿童免疫性疾病研究,例如儿童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及自身炎症性疾病研究。做好相关教学培训工作,让年轻医生可以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快速实现早期识别与干预处理。

  邹峥先后共在国家儿科专业核心期刊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sci论文2篇,参与编书两部,分别是《基层医生风湿病诊治手册》、《儿童健康手册》。

  她想要通过文字,培训,课程等多种方式,将自己的毕生所学记录下来,让年轻一代传承她“尽我所能,解他人之苦”的精神,演绎新的精彩。

  牺牲小我,完成大我

  邹峥在经过长时间的思想斗争后,决定拒绝接受江西省儿童医院这次的继续返聘,而是选择南下,来到深圳远东妇产医院继续工作。她的选择,在很多人看来是无法理解的。离开生活了半辈子的江西省儿童医院,对邹峥来说,需要的不仅是勇气,还有决心。

  在她看来这不是一种牺牲,而是一种新生。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医疗技术及科研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怀揣昔日梦想,创造深圳美好未来,那势必需要更多像她这样经验丰富的医生牺牲小我,投身其中。

  写在最后——邹峥主任的从医感悟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从医30多年。

  医路走来,钟爱自己的职业,恪守职业道德;认认真真工作,勤勤恳恳做人;关爱患者,救死扶伤;钻研前行,笃学精业;励志弘医,无怨无悔,努力做一名优秀的儿科医生。

热门讨论
热点问答
最新宝宝图片
推荐博客文章

“何老师,我家儿子不肯阅读,回家就是玩玩具,怎么办啊?家长们无比的郁闷与焦虑。

育儿论坛每日精选
网站地图